《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五卷): 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

u=2317735477,4115663494&fm=15&gp=0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五册总书影 三联书店供图


  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和族群融合的重要时期,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始终影响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其中,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和外来文明的入华融合是两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近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葛承雍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五卷)正是相关重要学术成果的结集。

  全书分为《交流卷》《民族卷》《艺术卷》《宗教卷》《胡俑卷》,集中探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外来文明如何伴随胡人进入中原逐渐影响汉地的思想、文化、艺术、风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体现中国学者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性与高水平。

  “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在该书推荐词中如此评价。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蔡鸿生谈到葛承雍的研究时指出,“他对新文物和旧文本所作的阐释,使研究对象更加物质化和更加精神化。”

  《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围绕“汉唐记忆与丝路文明”“胡貌汉魂与异域文明”“唐风胡俗与丝路艺术”“唐三夷教与外来信仰”“唐人胡俑与外来文化”五个主题展开。其中,很多研究都秉持“新文物”与“旧文本”相印证的思路,利用中国大地新发现的出土文物进行开拓性研究,这些成果首次发表后都曾引起国际宗教界学者的重视与转引。书中汇集了作者有关胡俑的部分研究成果,对胡人眼睛、驾车胡夫、驼载穹庐、胡汉马球等细致入微的解析,对负囊胡商、袒腹胡人、胡人猎师、髯胡乐手等异域造型的诠释,以文本结合出土的壁画、器物、传世绘画等,赋予墓中无声之物“活”的艺术生命,复原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立体地再现了中古时期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风貌。

  来源:人民网(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