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蒙古国国家博物馆与蒙古图尔加坦民间音乐协会合作举办“游牧民族的节奏与旋律”展览,旨在向公众推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琴。
民间口弦琴不仅是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众多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作为游牧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口弦琴的独特制作工艺和音乐旋律亟需复兴。口弦琴已传播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并融合了各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传统,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展览展出来自蒙古国、中国、奥地利、法国、日本、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且新奇的口弦琴。
1989年,蒙古国著名考古学家次温多尔济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中央省莫林托勒戈伊的匈奴墓葬中发掘出一件口弦琴,这是蒙古音乐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发现。此次展览展出该口弦琴的复制模型,和古代英雄使用的弓形口弦琴,枪弹壳制成的铜质口弦琴,竹制口弦琴传入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俄罗斯雅库特工匠根据人声制作的口弦琴等。这些文物展现了古代口弦琴的发展,它们不仅仅是乐器,更是一种传递文化和信息的方式。
本次展览期间,博物馆还开展“竹制口弦乐器制作”教育项目、“音乐绘画心理疗愈”活动、“口弦琴介绍”培训、“清亮音韵的旋律”音乐心理疗愈教育项目以及“传承人与古老音乐”口弦琴演出等活动。
展览将持续至4月18日。
来源:蒙古国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