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吐鲁番学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七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举办。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共话吐鲁番学研究新成果,共探丝路文化保护与发展新路径。
吐鲁番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保存了丰富的多语种文献、石窟壁画与文物。本次研讨会以“打造吐鲁番学研究新高地:诠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主题,设立考古文博、语言·宗教艺术、历史文献、文物保护4个分组,涵盖吐鲁番出土历史、宗教、语言文字资料所体现的中华文明元素等8个重点领域,中外专家学者云集,引领前沿学术成果,出席外宾创历史新高,吸引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专程参会,有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等54所国内高校和院所积极参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大英博物馆等18家全球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远道而来。参会者围绕主题深入探讨学科前沿话题,发布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再现千年丝路交往交流交融盛况,全方位推动文物保护、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对吐鲁番地区进行了发掘、盗掘和研究,吐鲁番研究由此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学科。近年来,西旁景教遗址、吐峪沟石窟等新发掘成果推动了全球吐鲁番学研究发展。吐鲁番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张勇表示,经过中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和合作,零散的证据碎片已经转化为扎实的学术成果。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